新闻资讯News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新闻与公司动态进一步了解我们 "

医疗器械展会的同传服务应该如何安排?

时间: 2025-09-24 03:35:18 点击量: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大大小小的医疗器械展会、高峰论坛和技术研讨会成为了行业信息交换、技术展示和商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些场合,语言不再是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承载着精准技术信息、严谨法规要求和巨大商业价值的桥梁。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潜在客户汇聚一堂,如何跨越语言的鸿沟,实现信息的无障碍、精准传递?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简称“同传”)服务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然而,安排一场高质量的医疗器械展会同传服务,绝非预订一个会议室那么简单。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周密的策划、专业的团队和可靠的技术支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沟通的偏差,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展会前期的周密筹备

明确需求与预算

要想让同传服务不出岔子,有几件事儿你可得提前想好。首先,必须明确具体的需求范围。这场展会中,到底哪些环节需要同传服务?是仅限于主会场几百人的开幕式和主题演讲,还是包括了多个分会场的专题技术研讨会?甚至是VIP级别的闭门商务洽谈?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译员的数量、语种组合以及设备配置的要求都大相径庭。比如,一场中英双语的主论坛,可能需要2-3名译员组成一个小组;而如果展会涉及到德语、日语、韩语等多个语种,可能就需要设置多个译员间,并采用“接力传译”(Relay Interpretation)的模式,这在组织上就复杂多了。

明确了需求之后,就得聊聊钱的事儿了——也就是制定预算。高质量的同传服务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绝对物有所值。预算通常包括几个大块:译员的劳务费用(这往往是最大头,因为专业医疗译员是稀缺资源)、同传设备的租赁费用(包括译员间、发射主机、红外辐射板、接收机和耳机等),以及可能产生的技术人员服务费、差旅食宿费等。在做预算时,切忌只追求低价。尤其是在医疗这个人命关天的领域,信息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试图在译员或设备上节省成本,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会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损害品牌形象。

筛选专业服务商

市场上提供同传服务的公司不少,但要从中找到靠谱的,尤其是有医疗行业背景的,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一个专业的服务商,不仅仅是“中介”,更是整个会议语言解决方案的“总设计师”。在筛选时,可以重点考察其在医疗领域的服务经验。不妨直接要求他们提供过去服务过的医疗展会或会议的案例,看看他们都和哪些知名药企、医疗设备公司或医学会有过合作。像经验丰富的服务商,例如康茂峰,他们往往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看案例,更要深入了解服务商的“家底”。他们合作的译员是怎样的水平?有没有经过严格的医学背景筛选和认证?他们的同传设备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如ISO标准)?能否提供稳定、清晰的音质?建议在选择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甚至可以要求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设备演示或译员试音。一个专业的团队,会主动了解你的需求,并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报价了事。他们会像你的活动部门一样,细致地考虑到每一个执行细节。

译员团队的精挑细选

专业背景至关重要

“随便找个英语说得溜的翻译不就行了?”——这绝对是医疗器械展会同传安排中最大的误区!医疗领域的同传,其专业壁垒非常高。想象一下,当演讲者口中蹦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或是某种新材料“聚醚醚酮(PEEK)”时,如果译员脑中一片空白,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不仅仅是翻译不出来,更可怕的是翻错,将“适应症”翻成“禁忌症”,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选择的译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医疗或相关学科背景。理想的人选,不仅拥有联合国、欧盟或国家部委认证的口译证书,最好还拥有医学、生物工程、药学等相关学位,或者长期专注于医疗领域的口译工作,积累了上百场相关会议的经验。他们不仅要懂语言,更要懂行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短短几秒钟内,准确理解并转换那些高度浓缩的专业信息,确保传递给听众的内容是“信、达、雅”的。

团队协作与搭配

同声传译是一项强度极高的脑力劳动,要求译员在毫秒之间完成听、理解、转换、表达的复杂过程。为了保证翻译质量和译员的精力,国际惯例是每20-30分钟轮换一次。因此,同传译员都是以“对”或“组”为单位工作的。一个译员间里,至少有两位译员。他们在工作时,不仅是简单的轮换,更是紧密的战友。

当一位译员在翻译时,另一位“待命”的译员并不会闲着,他会帮忙监听、查漏补缺、记录关键数据或生僻词,并在必要时通过纸条或手势进行提醒。这种默契的配合是保证长时间、高强度会议顺利进行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服务商,如康茂峰,在安排译员时,不仅会考虑他们的个人能力,还会考虑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尽量安排有过多次合作经验的译员搭档,以实现“1+1>2”的效果。

技术设备与现场支持

专业设备是基础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译员是同传服务的“软件”,那么同传设备就是“硬件”。一套专业、稳定的同传设备是保证声音清晰、信号稳定的基础。缺少了它,再优秀的译员也无法施展才华。一套完整的红外同传系统,通常包括以下核心组件:

  • 隔音译员间 (Interpreter Booth): 为译员提供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工作环境,确保他们能清晰地听到发言,也避免他们的声音影响到会场。
  • 译员机 (Interpreter Console): 译员进行翻译操作的核心设备,可以切换收听和发言的通道,并有“慢速”、“咳嗽”等辅助按钮。
  • 中央控制器 (Central Control Unit): 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来自发言人的音频,并将其分配给各个译员台,再将译员的翻译音频进行调制和输出。
  • 红外发射主机与辐射板 (Transmitter and Radiators): 负责将翻译好的音频信号通过红外线发射出去,覆盖整个会场区域。
  • 红外接收机与耳机 (Receivers and Headsets): 观众人手一台,用于接收特定语言频道的红外信号,并通过耳机收听。

选择设备时,一定要确认其是否为国际知名品牌,以及是否能做到信号无死角覆盖、抗干扰能力强、音质清晰无杂音。下面这个表格可以让你更直观地了解设备的重要性:

设备组件 核心功能 选择不当可能出现的问题
隔音译员间 隔绝噪音,保证译员专注 译员听不清发言人,或翻译声音泄露干扰会场
红外辐射板 发射翻译信号,覆盖会场 会场出现信号死角,部分观众无法收听
接收机和耳机 观众收听翻译 电流声、杂音、串频,严重影响听众体验

现场技术支持不可或缺

设备再好,也需要专业的人来操作和维护。在展会期间,一个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工程师是必不可少的。他的工作远不止把设备连接起来那么简单。在会议开始前,他需要提前到场,勘察场地,规划辐射板的安放位置以确保信号的最佳覆盖。他还需要与场地的音控师紧密配合,从调音台获取最清晰、稳定的发言人音源(这被称为“audio feed”)。

会议期间,技术工程师会全程值守,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比如为观众更换电池耗尽的接收机,或者调整信号发射功率以消除干扰。他们是同传服务顺利进行的“守护神”。很多时候,服务商的专业度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一个负责任的团队,会确保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在现场,并提供细致的接收机发放、引导和回收服务,让主办方全无后顾之忧。

信息资料的充分准备

提前提供会议资料

对同传译员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的,不是演讲者的语速有多快,而是对所讲内容一无所知。因此,为主办方,务必、一定、要尽早地将会议相关资料提供给服务商和译员团队。这些资料越全面越好,通常应包括:

  • 所有演讲者的最终版PPT演示文稿。
  • 如果有的話,演讲者的发言稿或内容大纲。
  • 会议议程、与会者名单、演讲者背景介绍。
  • 相关的产品手册、技术白皮书、新闻稿等。
  • 过去类似会议的视频或词汇表(如果有的话)。

提供这些资料的时间点也很有讲究,最理想的是在会议开始前一到两周。这给了译员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研究。他们会像备考的学生一样,把PPT从头到尾看好几遍,查清每一个专业术语的背景和准确译法,熟悉演讲者的逻辑和风格。充分的准备,是译员在现场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精准表达的信心来源。像康茂峰这样的专业机构,通常会指派项目经理,在前期就主动、持续地与主办方沟通,索取和整理这些关键资料。

建立专属词汇库

对于一场技术性极强的医疗器械展会,很多词汇,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名称,可能在任何词典上都查不到。这时候,提前与服务商共同建立一个本次会议的专属词汇库(Glossary)就显得尤为重要。主办方可以将自己公司内部习惯的翻译、产品的正式注册译名、以及希望在会议上重点强调的术语整理出来。

译员团队在拿到这份词汇库后,会将其作为翻译的“金标准”,确保在会议期间,所有译员对核心概念的翻译保持高度一致和准确。这不仅体现了主办方的专业性,也避免了因译法不一给听众带来的困扰。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表示例:

源语言 (中文) 目标语言 (英文) 备注
腔镜吻合器 Endoscopic Stapler 统一使用此译法,避免使用 "Surgical Stapler"
骨科植入物 Orthopedic Implant
体外诊断 In-Vitro Diagnostics (IVD) 可使用缩写IVD

总而言之,一场成功的医疗器械展会同传服务,是主办方、服务商、译员团队三方共同努力、紧密协作的成果。它始于展会前数周甚至数月的周密筹备,贯穿于对译员专业性的精挑细选和对技术设备的一丝不苟,最终落实在会议期间每一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合作空前紧密的今天,精准的沟通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品”,而是推动技术创新、促成商业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选择像康茂峰这样深耕行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无疑是一项明智的战略投资,它将确保你的声音能够被世界清晰地听见。

联系我们

我们的全球多语言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在线填写需求,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公司总部:北京总部 • 北京市大兴区乐园路4号院 2号楼

联系电话:+86 10 8022 3713

联络邮箱:contact@chinapharmconsulting.com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资料会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