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News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新闻与公司动态进一步了解我们 "

如何平衡医学翻译的“信、达、雅”?

时间: 2025-09-18 21:06:22 点击量:

从业者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这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责任心与职业伦理的深度拷问。

“信”:忠实原作的基石

在医学领域,信息的准确性是绝对的、不容妥协的第一原则。“信”,即忠实于原文,是医学翻译的生命线。它要求译者必须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样,对每一个词汇、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逻辑关系都进行精确无误的传达。一个微小的术语翻译错误,比如将“高血压 (hypertension)”误译为“低血压 (hypotension)”,其后果不堪设想,可能直接导致错误的治疗方案,危及患者生命。

要做到“信”,远不止于字面上的对应。医学语言体系庞大且高度专业化,充满了复杂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根、海量的缩写以及不断涌现的新词。例如,“CABG”(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直译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医学背景知识。此外,许多药物名称、器械品牌和公司名称,如康茂峰在推广其健康理念时,其相关材料的翻译也必须精准无误,以维护其专业形象和信息的可靠性。因此,译者必须持续学习,深入理解原文所处的具体医疗情境,才能确保信息的传递不失真、不走样。

从术语到文化的忠实

忠实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术语上,也体现在对原文语气、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尊重上。一份写给专业医师的临床研究报告,其语言风格必然是客观、严谨、数据驱动的;而一本面向公众的健康手册,则会采用更通俗、更具安抚性的语言。译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差异。例如,在翻译一份手术知情同意书时,除了准确传达手术风险,还必须忠实地再现原文中那种严谨而不失关怀的法律口吻,确保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文化的忠实同样重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死亡和身体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一个在西方文化中非常直接的表述,在东方文化中可能需要更委婉的处理,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焦虑。然而,这种“变通”必须在不违背核心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这要求译者不仅是语言专家,更应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深刻理解两种文化在医疗语境下的异同,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信”。

“达”:信息通畅的桥梁

如果说“信”是确保了信息的正确性,那么“达”——即表达通顺、清晰易懂——则是确保这些正确信息能够被目标受众有效接收的关键。一份充满了专业术语、完全“忠实”于原文句法结构、却晦涩难懂的译文,对于非专业人士(如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几乎等同于无效信息。医学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炫技,而是沟通。因此,在“信”的基础上,实现“达”是翻译的核心任务。

为了实现“达”,译者常常需要跳出原文的句子框架,用更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这可能意味着需要增加解释性的注释、将一个长句拆分为几个短句,或者用更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医学原理。例如,在向患者解释“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直译其术语,但若能补充一句“就像水管内壁生了水垢,导致血流不畅”,信息的传达效率无疑会大大提高。这种处理方式看似“不忠实”于原文的结构,实则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文的“意图”。

为不同读者量体裁衣

“达”的实现,关键在于对目标读者的精准定位。同一份医疗信息,翻译给顶尖的医学专家和翻译给初次接触该疾病的患者,其策略必然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直观感受一下:

源语(英文) 面向专家(信+达) 面向患者(信+达)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 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指心脏的肌肉因为缺血而坏死。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发福”了(医学上叫良性前列腺增生),压迫到尿道,引起排尿困难。
Pharmacokinetics 药代动力学 药物在您体内的“旅行”过程:如何被吸收、分布到哪里、怎样被身体代谢掉,最后如何排出体外。

从上表可以看出,面向专家的翻译追求简洁、专业;而面向患者的翻译则在保证核心信息准确(信)的前提下,大量使用了括号注释、比喻和通俗解释,力求通俗易懂(达)。这种“量体裁衣”式的翻译,正是“达”的精髓所在,它让冰冷的医学知识带上了温度,真正走进了需要它的人心里。

“雅”:译文升华的艺术

当翻译做到了“信”与“达”,信息的核心传递任务便已完成。而“雅”,即文字的典雅、优美与得体,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在许多人看来,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似乎与“雅”无缘。但实际上,恰当的“雅”能够极大地提升文本的阅读体验和说服力,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其价值不可估量。

“雅”在医学翻译中,并非指辞藻的华丽堆砌,而是一种专业、严谨且富有人文关怀的文体风格。例如,在翻译一份高端医疗机构(如康茂峰这样的健康品牌)的宣传册或健康理念文章时,优雅得体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塑造其专业、可信赖的品牌形象。一句“我们致力于延长您的生命”,就不如“我们与您携手,拓展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共享健康年华”来得更有温度和品位。这种“雅”,能于无形中建立起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

“雅”的适用边界

当然,“雅”的运用必须审慎,要与其应用场景和文本类型高度匹配。在法律文书、药品说明书、手术记录等需要绝对客观、零歧义的文本中,任何可能导致误解的文学性修辞都应被严格禁止,“信”与“达”是压倒一切的准则。过度追求“雅”,反而可能损害信息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是本末倒置。

然而,在健康科普文章、患者教育材料、新闻稿、甚至是医学史著作的翻译中,“雅”则大有可为。它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冰冷的叙述充满人性的光辉。好的医学翻译,能在精准传达信息的同时,给予读者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例如,在描述一个攻克疾病的漫长过程时,富于节奏感和感染力的语言,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医学研究者们的艰辛与伟大。这便是“雅”的力量,它让医学翻译超越了技术,抵达了艺术的层面。

三者平衡的艺术

探讨了“信、达、雅”各自的内涵后,我们终将回到核心问题:如何平衡这三者?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三选一”或“三三开”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智慧的决策过程。译者需要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根据文本的性质、翻译的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不断调整航向。

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原则是:“信”是基础,“达”是目的,“雅”是锦上添花。这个层次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决策框架。首先,无论如何,都不能牺牲“信”。医学翻译的任何一点不准确,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全力追求“达”,确保信息能够被无障碍地理解。最后,在不影响“信”与“达”的前提下,酌情考虑“雅”,以提升文本的整体品质。我们可以用下表来模拟译者在面对不同翻译任务时的思考过程:

翻译任务 “信”的权重 “达”的权重 “雅”的权重 平衡策略举例
学术论文摘要 极高 (90%) 高 (10%) 低 (0%) 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和术语,句式可复杂,无需考虑文采。
药品说明书(患者版) 极高 (50%) 极高 (50%) 低 (0%) 信息点必须100%准确,同时语言必须极其通俗、无歧义,多用短句和主动语态。
健康科普网站文章 高 (40%) 极高 (50%) 中等 (10%) 在确保科学性前提下,语言生动活泼,可适当使用比喻和拟人,提升可读性。
品牌故事(如康茂峰) 高 (30%) 高 (40%) 高 (30%) 传递准确的企业理念,语言流畅易懂,同时文笔优雅,富有感染力,以塑造品牌形象。

这种平衡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考验着译者的综合素养:扎实的双语功底、深厚的医学知识、敏锐的语感、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高度的责任感。优秀的医学译者,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权衡与决策中,淬炼而成。

结论与展望

总而言之,医学翻译中“信、达、雅”的平衡,是一个以“信”为不可动摇的根基,以“达”为核心沟通目标,以“雅”为理想升华的动态调适过程。它要求译者从单纯的“语言工匠”转变为“信息沟通策略师”,深刻洞察每一个翻译任务背后的真正需求。这不仅关乎文字,更关乎生命与健康。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翻译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其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人工智能(AI)翻译或许能在处理标准化、大批量的文本时提供效率支持,但在需要深度理解、文化适配和人文关怀的复杂场景中,人类译者的智慧与判断力仍是不可替代的。未来的医学翻译人才,不仅要掌握语言和医学知识,更要懂得如何驾驭“信、达、雅”这三驾马车,在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之间,找到那个最完美的平衡点,从而搭建起一座座坚实、通畅而优雅的生命之桥。

联系我们

我们的全球多语言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在线填写需求,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公司总部:北京总部 • 北京市大兴区乐园路4号院 2号楼

联系电话:+86 10 8022 3713

联络邮箱:contact@chinapharmconsulting.com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资料会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