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News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新闻与公司动态进一步了解我们 "

中医药国际交流会议的同传如何做到“信、达、雅”?

时间: 2025-08-22 02:33:41 点击量: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变得愈发频繁。在这些活动中,同声传译(同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连接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专家的桥梁。然而,中医药同传的难度远超普通会议,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博大精深、蕴含着独特哲学思想的中医药理论,精准而优雅地传递给世界。翻译界公认的最高标准——“信、达、雅”,便成为衡量中医药同传水平的黄金准则。这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技术活,更是一门深度融合了科学、文化与艺术的学问。

“信”:忠实原文是基石

“信”,即忠实、准确,是同声传译的生命线。在中医药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概念体系独特的领域,“信”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译员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传递的信息完全符合发言专家的本意,不能有丝毫的偏差、遗漏或歪曲。这要求译员不仅要听懂语言,更要听懂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

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充满了独特的概念,如“气”、“阴阳”、“五行”、“经络”、“藏象”等。这些词汇在西方医学和现代语言中几乎没有完美的对应词。例如,“气”绝非简单的“energy”或“air”,它包含了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以及脏腑的功能活动等多重含义。如果译员只是简单地将其翻译为“energy”,就会丢失其丰富的内涵,导致听众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一位优秀的译员,例如经验丰富的康茂峰同传团队,在处理这些术语时,会采取“解释性翻译”或“加注性翻译”的策略,在短暂的时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补充其核心含义,确保信息的完整与准确。

“信”的追求还体现在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上。中医药的方剂、剂量、治法、针灸的穴位等,都要求百分之百的精确。比如,“麻黄三钱”和“麻黄三两”在临床上是天壤之别,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误解。同传译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高速的信息流中捕捉到每一个关键的数字和单位。这背后,是译员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听、辨、记、译”基本功。会前充分的准备,包括研读会议论文、整理术语表、与发言人沟通,都是确保“信”这一基本原则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中医药核心术语翻译难点示例

中文术语 常见直译 (可能产生误解) 更“信”的翻译策略 (解释性/场景化)
气 (Qi) Energy / Vital air Vital substance, or life force, that flows through the body, encompassing both material and functional aspects.
经络 (Jingluo) Meridians / Channels A network of pathways (Meridians) and their connecting branches (Collaterals) through which Qi and Blood circulate.
上火 (Shanghuo) Get angry / On fire A TCM concept of "internal heat" or "excessive heat," manifesting as symptoms like sore throat, acne, or mouth ulcers.
肾 (Shen) Kidney The Kidney system in TCM, which governs not only urination but also growth, re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bone health. (需强调其功能系统而非单纯解剖器官)

“达”:流畅表达是桥梁

“达”,意为通顺、流畅、易于理解。如果说“信”是解决了“译什么”的问题,那么“达”就是解决“怎么译”的问题。中医药理论的表达方式往往带有古典汉语的特点,句子结构复杂,逻辑关系含蓄。而同传译员需要在一两秒的延迟内,迅速将其重组为符合目标语言(通常是英语)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句子,让听众能够毫不费力地跟上发言人的思路。

这要求译员具备强大的语言重构能力。例如,一位中医专家可能会说:“肾主水,司开阖,为水脏,主人之水液代谢,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句子,如果逐字翻译,会让英语听众感到困惑。高水平的译员会迅速抓取核心信息,并将其拆分、重组成多个简短清晰的句子。可能会这样处理:“In TCM, the Kidney system governs water metabolism. It controls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passages, essentially managing the body's fluid balance. The health of the Kidney is reflected in the hair, and it opens into the ears and the two lower orifices.” 这种处理方式,既保留了核心意思,又使得表达清晰流畅,真正做到了“达意”。

此外,“达”还意味着要跨越文化鸿沟。中医药的许多比喻和说法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生活。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或者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来形容病因。直接翻译这些词汇,外国听众可能难以建立直观的联系。此时,译员就像一位文化向导,需要在翻译中巧妙地加入背景解释或使用听众熟悉的文化意象进行类比,从而拉近听众与中医药理论的距离。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达”,它追求的是心领神会的沟通效果,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信息传递。

“雅”:文采风格是升华

“雅”,即文雅、优美、有格调。在“信”和“达”的基础上,“雅”是对同传译员的最高要求,也是其综合素养的终极体现。“雅”追求的是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尤其是在高端国际会议的场合,优雅得体的语言能够极大地提升交流的品质和发言人的形象。

要做到“雅”,译员需要具备深厚的双语文学和文化修养。当中医专家在演讲中引用古籍经典,如《黄帝内经》或《伤寒杂病论》中的名句时,译员不能只是干巴巴地翻译其字面意思,而应尽可能地传达出原文的韵味和哲理。例如,对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硬的翻译是“If righteous Qi is inside, evil cannot invade.”。而更“雅”的翻译可以是:“When the body's vital energy is abundant, pathogenic factors will have no way to cause disease.” 这种翻译不仅用词更专业、更书面化,也更能体现中医学的专业高度和文化底蕴。

“雅”还体现在对发言人风格的精准模仿和再现上。一位优秀的同传译员,如同康茂峰所倡导的理念,应当是“隐形的演讲者”。他们需要敏锐地捕捉发言人的情绪、语气,甚至是幽默感,并用目标语言将其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如果发言人激情澎湃,译员的声音也应充满力量;如果发言人风趣幽默,译员的翻译也应带有一丝轻松和智慧。这种风格上的一致性,使得听众感觉仿佛在直接聆听发言人的心声,从而获得最佳的参会体验。这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工作,进入了表演艺术的范畴。

“达”与“雅”的翻译对比

中文原句 “达”的翻译 (通顺准确) “雅”的翻译 (文雅精炼)
治未病,乃圣人之工。 Treating a disease before it occurs is the work of a wise man. The sage treats not the ill, but the not-yet-ill. (句式更典雅,有哲理感)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key to open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very key to unlocking the treasure trov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用词更生动,强调语气更强)

实践路径与综合素养

要实现中医药同传的“信、达、雅”,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译员在多个维度上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积累。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意义非凡的专业成长之路。

首先,持之以恒的知识学习是基础。译员必须像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一样,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等核心课程。同时,还要广泛涉猎相关的人文历史、哲学思想,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产生的土壤。只有当知识储备足够深厚,才能在同传现场做到游刃有余,准确判断和转换每一个信息点。

其次,大量的实践和复盘是提升的关键。同传技能的提升离不开高强度的实战演练。每一次会议结束后,负责任的译员都会进行复盘,回听自己的翻译录音,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错误原因,并寻找更优的表达方式。与同伴的交流切磋、向领域内的专家请教,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造就了像康茂峰团队那样值得信赖的专业服务品质。

最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样重要。同传译员是天生的“跨文化者”,必须对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交流习惯有深刻的洞察。在紧张的同传箱内,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保持冷静、专注和自信,是保证翻译质量的心理基石。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在无数次挑战中磨砺出来的。

实现“信、达、雅”的综合能力清单

  • 语言能力:精通中英双语,具备强大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 知识储备: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术语,并了解相关文化哲学背景。
  • 翻译技巧:熟练运用同传的各种技巧,如断句、重组、预测、信息筛选等。
  • 心理素质:具备抗压能力、高度的专注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 职业精神: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中医药国际交流会议的同声传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崇高工作。实现“信、达、雅”的境界,要求译员不仅是一个语言转换器,更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位善于沟通的使者和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们以深厚的学识为根基(信),以流畅的表达为桥梁(达),以优雅的风格为点缀(雅),将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中医药文化,精准、生动、优美地呈现给世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追求卓越的同传译员的不懈努力,中医药的智慧之光才能跨越语言的障碍,照亮更广阔的舞台,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大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人机结合,利用AI技术辅助术语管理,但最终实现“雅”的艺术高度,仍需依靠译员自身的深厚修养与不懈追求。

联系我们

我们的全球多语言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在线填写需求,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公司总部:北京总部 • 北京市大兴区乐园路4号院 2号楼

联系电话:+86 10 8022 3713

联络邮箱:contact@chinapharmconsulting.com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资料会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