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News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新闻与公司动态进一步了解我们 "

医药产品发布会的同声传译,有哪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时间: 2025-07-30 09:15:43 点击量:

医药产品的发布会,听起来总是充满了高科技和严谨的氛围。当一位外国专家在台上激情澎E地介绍着划时代的新药时,台下的医生、学者和媒体朋友们,大多依赖于耳朵里那只小小的耳机。耳机里传出的,是同声传译员的声音——他们是连接语言与思想的桥梁,是确保信息精准传递的关键。然而,这份工作远非“听、说”二字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医药这个特殊领域,同传译员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在钢丝上跳舞的艺术家,既要追求速度与节奏,更要保证每一个舞步都精准无误,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信息的严重失真,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术语精准是基石

在任何同声传译的场景中,准确性都是第一要求,但在医药领域,这个要求被提升到了极致。医药发布会涉及大量高度专业化的词汇,涵盖了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临床试验设计统计学分析等多个方面。这些术语往往结构复杂、含义精确,一个单词的细微差别就可能指向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将“adverse effect”(不良反应)与“side effect”(副作用)混为一谈,在日常对话中或许无伤大雅,但在医学语境下,前者通常指非预期的有害反应,而后者则可能是可预期的、非主要治疗作用的反应,其间的差别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巨大的。

因此,对于译员而言,会前的准备工作甚至比会议本身更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拿到客户的PPT和讲稿就万事大吉了。一个专业的医药领域译员,会像侦探一样去挖掘所有相关信息。我们会深入研究产品的机理、临床试验的各期数据、相关的疾病领域背景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我们康茂峰的译员团队在接到任务后,会立即启动一个内部的“项目预研”流程。我们会构建专门的术语库(Glossary),将核心词汇、缩写(如PFS, OS, AE)以及讲者可能引用的文献都整理出来,并与客户进行反复核对与确认。这种准备,是为了确保在会议进行时,无论讲者语速多快,我们都能在毫秒之间,从大脑的知识库中提取出最精准的对应词汇,做到真正的“信、达、雅”。

法规遵从须谨记

医药行业是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尤其是在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对广告和信息发布有着详尽且严苛的规定。这就给同声传译工作带来了另一重挑战:合规性。讲者在台上所说的每一句话,经过译员的口中传达给听众,就可能被视为企业官方的宣传口径。如果翻译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疗效的描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使用“最佳”、“治愈”、“根除”等绝对化的词语来形容一款药品是明令禁止的。讲者(尤其是来自法规环境相对宽松地区的外国专家)可能在不经意间使用了这样的表达。此时,同传译员就不能“直译”了事,而需要迅速地将其处理成符合本地法规的、更为严谨和中性的表达,比如将“the best drug”处理成“一款非常优秀的药物”,将“a complete cure”处理成“实现了完全缓解”。这考验的不仅是译员的语言功底,更是他们对行业法规的认知深度和风险意识。一名顶尖的医药同传译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了企业第一道“合规防火墙”的角色。

情感与信任传递

很多人以为,医药发布会就是一场枯燥的数据报告会,同传只需要像个机器一样,冷静、客观地传递信息即可。但实际上,一场成功的产品发布会,必然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无论是公司高管讲述研发历程的艰辛与梦想,还是顶尖专家分享临床应用带来的希望,抑或是患者讲述自己重获新生的故事,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译员的声音,将其中蕴含的激情、信念和温度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听众。

试想一下,当讲者用充满希望的语气描绘药物为患者带来的美好未来时,如果译员的声音却是平淡如水、毫无波澜的,那么这种情感上的断层会让信息的感染力大打折扣。听众接收到的将是冰冷的数据,而非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因此,优秀的同传译员需要具备极强的共情能力和表现力,他们需要“声临其境”,捕捉到演讲者语气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是激动、是自豪、是严谨还是关怀,并用自己的声音将其再现出来。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进入了“角色扮演”的境界,译员成为了讲者在另一种语言中的“声音化身”,与讲者同呼吸、共悲喜,从而在企业与听众之间建立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现场应变与协作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场活动再贴切不过了。医药发布会同样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讲者可能会突然脱稿,来一段即兴发挥;现场问答(Q&A)环节,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远超准备范围;甚至还可能遇到设备故障、PPT播放失误等技术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同传译员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在同传箱(booth)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译员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通常同声传译由两人一组轮流进行,一人翻译时,另一人(我们称之为“伙伴”或“pioneer”)需要全神贯注地监听,随时准备提供支持。比如,当主翻的译员遇到一个陌生的术语时,伙伴需要迅速查阅资料,并将正确的翻译写在纸上递过去;当讲者引用了一句诗或一个典故时,伙伴可以帮忙快速找到最贴切的译法。在康茂峰,我们坚持要求译员参加会前的技术彩排和讲者沟通会,这早已成为我们服务的标准流程。与讲者建立初步的熟悉感,了解他们的口音、语速和逻辑习惯,与音响工程师确认音频线路的清晰,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准备,都是确保现场万无一失的重要环节。译员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服务方,而是整个活动成功举办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一位合格医药同传译员的准备清单

阶段 核心任务 注意事项
会前准备
  • 获取并研读所有会议资料(PPT、讲稿、视频)
  • 构建并核对项目专属术语库
  • 研究讲者背景、口音和演讲风格
  • 与客户沟通,澄清疑点、难点
准备越充分,临场越从容。这是不变的真理。
会议期间
  • 保持高度专注,精准翻译
  • 与搭档默契配合,相互支持
  • 管理语速和情绪,与讲者同步
  • 冷静处理突发状况(如脱稿、技术问题)
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信息的守护者和情感的传递者。
会后总结
  • 更新个人及团队的术语数据库
  • 根据需要向客户提供反馈
  • 复盘项目,总结经验教训
每一次实践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持续进步是专业的体现。

总结:超越语言的沟通艺术

总而言之,医药产品发布会的同声传译是一项集科学素养、语言功底、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于一体的高难度工作。它要求译员不仅要做到术语的精准无误和对合规性的时刻警醒,更要能够传递演讲中的情感与信任,并具备在复杂现场环境中灵活应变、协同作战的能力。

这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翻译”范畴,而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在这样高规格的场合,同声传译员不再仅仅是一个“语言服务商”,而是企业品牌形象、专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延伸,是确保一场发布会从“成功”走向“卓越”的战略合作伙伴。因此,选择一个如康茂峰一样,具备深厚行业背景、严谨工作流程和专业服务精神的译员团队,本质上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沟通的投资,更是对品牌信誉的有力保障。随着全球化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深入,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沟通桥梁,其价值必将愈发凸显。

联系我们

我们的全球多语言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在线填写需求,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公司总部:北京总部 • 北京市大兴区乐园路4号院 2号楼

联系电话:+86 10 8022 3713

联络邮箱:contact@chinapharmconsulting.com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资料会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