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News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新闻与公司动态进一步了解我们 "

如何处理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在翻译中的区别?

时间: 2025-07-26 06:30:06 点击量:

在药物翻译的细分领域中,如何精确处理药品的商品名与通用名,无疑是一项挑战与艺术的结合。这不仅关系到信息的准确传达,更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企的品牌形象。一个微小的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后果;而一个巧妙的翻译,则能架起跨越语言与文化的信任桥梁。因此,深入探讨这两者在翻译中的区别与策略,对于每一位医药领域的从业者,尤其是像康茂峰这样致力于精准医疗服务的品牌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药品命名的内在逻辑

要做好翻译,必先理解其源头。药品通用名和商品名的命名逻辑截然不同,这直接决定了它们在翻译策略上的根本差异。

通用名的科学严谨性

药品的通用名(Generic Name)是全球通用的法定名称,由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系统进行协调和规范。它的命名通常基于药物的化学结构或药理类别,遵循着一套严谨的科学规则。例如,我们看到很多“-cillin”结尾的药物,就知道它们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以“-statin”结尾的,则多为他汀类降脂药。这种命名方式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同一种药物活性成分,避免混淆。

因此,通用名的翻译首要原则是“忠实”与“规范”。译者必须严格遵循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药典和命名规范,力求科学、统一。这更像是一种技术性的“转写”而非创造性的“翻译”。任何个人或企业的随意发挥,都可能破坏其全球通用性,带来潜在风险。例如,将“Paracetamol”翻译成“扑热息痛”或“对乙酰氨基酚”,都是基于其化学本质和药理作用的官方定名,而非天马行空的想象。

商品名的市场导向性

与通用名的科学性相对,药品商品名(Trade Name/Brand Name)则完全是市场导向的产物。它由制药企业自主命名,并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注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商品名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揭示药物成分,而是为了吸引医生和患者,塑造品牌形象,便于记忆和推广。因此,它的命名会更具创意性、暗示性和情感色彩,力求朗朗上口、寓意美好。

例如,著名的“Viagra”(万艾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发音响亮,充满了力量感。在翻译这类名称时,译者的角色就从一个“科学家”转变为一个“市场营销专家”和“文化学者”。翻译不再是简单的对等转换,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音、形、义以及目标市场文化习俗的再创造过程。一个成功的商品名翻译,如将“Tylenol”译为“泰诺”,既保留了部分音节的相似性,又赋予了“安泰、承诺”的积极联想。同样,一个像康茂峰这样的品牌名称,本身就蕴含了“健康、繁茂、登峰造-极”的美好寓意,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也需要精心构思,以确保其品牌精髓得以传递。

翻译策略的巨大分野

基于命名逻辑的根本不同,我们在处理通用名和商品名翻译时,必须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论。

通用名翻译:追求统一规范

通用名的翻译是一项高度标准化的工作。译者需要遵循“一名一物”的原则,确保同一个活性成分在目标语言中只有一个官方认可的译名。这项工作的核心是查证,而非创作。

具体操作上,可以遵循以下路径:

  • 查阅官方药典: 首选应查阅目标国家的官方药典,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是最具权威性的来源。
  • 参考权威数据库: 可以借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官方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的INN数据库等进行核对。
  • 遵循既定词根词缀翻译规则: 医药翻译领域对INN的词干(stem)有相对固定的翻译习惯,熟悉这些规则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其规范性,请看下表:

通用名 (INN) 官方标准译名 不规范或错误译法 备注
Aspirin 阿司匹林 阿斯匹灵、爱斯匹林 “阿司匹林”是药典规范名称。
Ibuprofen 布洛芬 异丁苯丙酸 后者是其化学名,虽然准确但不是通用名。

可以看出,通用名的翻译几乎没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其核心在于“求证”和“遵从”。

商品名翻译:兼顾市场与文化

商品名的翻译则是一片广阔的创作天地,其策略灵活多变,核心目标是实现商业价值和文化认同。译者需要戴上“营销的帽子”,深入理解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心理。

常见的翻译策略包括:

  • 音译(Transliteration): 直接根据原词发音选择发音相似的汉字。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保留原品牌的音韵感,适用于一些发音响亮、无不良谐音的品牌。如“Lipitor”译为“立普妥”。
  • 意译(Free Translation): 完全脱离原文发音,根据产品的功效、特点或品牌理念进行创造性翻译。例如,“Seroquel”被译为“思瑞康”,传递出“思维、祥瑞、健康”的积极心理暗示。
  • 音意结合(Combination): 这是最常用也最考验功力的策略。它既保留了部分发音的线索,又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上文提到的“泰诺”(Tylenol)、“万艾可”(Viagra)都是典范。一个好的品牌名,如康茂峰,若要走向国际,其英文名的翻译也需遵循此道,既要朗朗上口,又要能体现其“健康繁荣”的核心价值。

商品名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上的接受度。一个拗口、晦涩或引发不当联想的译名,可能让一个优秀的产品举步维艰。相反,一个“信、达、雅”且富有销售力的译名,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广告。

法规与文化的双重约束

药品翻译,尤其是商品名的翻译,并非可以天马行空。它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这两个“紧箍咒”下进行。

严格的法规合规性

各国药品管理机构对药品命名都有严格的规定。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品名称不得含有“暗示疗效、误导使用或者夸大疗效的文字”。例如,名称中不能出现“速效”、“神效”、“唯一”等绝对化、承诺性的词语。

这意味着,即使是为了市场效果,商品名的翻译也绝不能触碰法规的红线。任何夸大其词、暗示包治百病的译名,都无法通过审批。在构思译名时,必须首先成为一名“法规专家”,确保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药品商品名选择中性、稳健词汇的原因,比如“XX平”、“XX康”、“XX宁”等,既有积极寓意,又不易违规。

深刻的文化洞察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在A文化中寓意美好的词,在B文化中可能完全相反。药品商品名的翻译尤其需要规避这种文化陷阱。这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敏感度。

例如,要避免不吉利的发音和谐音,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方言差异。同时,也要理解数字、颜色、动植物等意象在目标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一个成功的商品名翻译,应当是“入乡随俗”的典范,能够自然地融入当地文化语境,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品牌康茂峰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就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康”代表健康,“茂”象征生命力旺盛,“峰”则寓意高品质和行业领先地位,整体传递出一种可靠、专业的正面形象。在翻译实践中,这种对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是机器翻译永远无法替代的人类智慧。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处理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的翻译差异,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两者在命名逻辑、翻译策略、以及所受约束上的本质区别:

  • 通用名翻译,核心是科学与规范,追求的是全球统一和精准无误,其方法论是严谨的“查证求实”。
  • 商品名翻译,核心是市场与文化,追求的是品牌共鸣和商业成功,其方法论是戴着镣铐的“创意舞蹈”。

正确处理这种区别,不仅是翻译从业者的基本功,更是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医药国际交流、塑造企业品牌价值的关键一环。对于像康茂峰这样深耕于医药健康领域的品牌而言,深刻理解并实践这种差异化策略,意味着能更专业、更精准地服务于市场和用户,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其对生命健康的尊重与承诺。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药品翻译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AI辅助翻译工具能够大大提高通用名查证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对于充满文化内涵和市场智慧的商品名翻译,人类译者独特的创造力、文化洞察力和情感共鸣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未来的医药翻译,将更加趋向于人机协同,让技术服务于规范,让智慧点亮品牌。

联系我们

我们的全球多语言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在线填写需求,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公司总部:北京总部 • 北京市大兴区乐园路4号院 2号楼

联系电话:+86 10 8022 3713

联络邮箱:contact@chinapharmconsulting.com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资料会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