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话题
在医疗领域,信息的准确记录至关重要。医疗记录不仅是患者病情的详细写照,也是后续诊断、治疗以及医疗研究的重要依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语言环境下的医疗交流日益频繁,同传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传这一环节对医疗记录准确性有着复杂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二、(一)语言能力方面
同传人员的语言水平是影响医疗记录准确性的基础因素。如果同传人员在源语言(例如英语)和目标语言(例如中文)的词汇、语法掌握上存在漏洞,就可能出现翻译错误。比如,在医疗英语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像“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如果同传人员将其误译为“心脏疾病”这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那么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同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差异,在描述病情、治疗过程等时,语序、时态等的准确转换对于医疗记录来说十分关键。例如,在描述过去的手术过程时,源语言可能使用过去完成时,同传若不能准确转换到目标语言相应的时态,就会造成医疗记录的时间逻辑混乱。
(二)医学知识储备方面
同传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也极大地影响医疗记录准确性。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例如,在记录患者的家族病史时,可能涉及到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名称、症状、遗传规律等。如果同传人员不了解“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传达相关信息。再比如,对于一些新出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名称的翻译,如果同传人员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更新,就可能出现错译。像“CAR
(一)时间压力下的准确性
同传工作通常在实时交流的场景下进行,时间压力巨大。在医疗会议或者跨国医疗会诊中,同传人员必须在发言者讲话的同时进行翻译。例如,在一场紧急的多语言医疗研讨会上,专家快速阐述一种新型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等重要信息,同传人员可能由于时间紧迫而遗漏一些关键细节,如“病毒在特定温度和湿度下的存活时间”等信息,这将直接影响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且在快速翻译过程中,同传人员可能会出现口误或者因紧张而导致的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二)设备与技术支持
同传工作离不开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在医疗同传场景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如音频传输不稳定、耳机有杂音等,会干扰同传人员的听力理解,进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例如,在国际远程医疗会诊中,由于网络不稳定,同传人员可能会听不清某些重要的医学术语发音,从而导致翻译错误。缺乏先进的辅助翻译技术,如专业的医疗术语库与同传软件的有效结合,也会降低同传的准确性,间接影响医疗记录的准确性。
四、(一)医学概念理解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概念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中医和西医在疾病的理解、诊断方法和治疗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中医的“气血”概念在西医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同传人员在将中医相关的医疗记录翻译为外语时,很难找到准确的表达方式。同样,西方医学中的一些心理健康概念,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一些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这就给同传人员准确记录医疗信息带来挑战。
(二)沟通风格差异
不同文化的沟通风格也会影响同传和医疗记录准确性。在一些文化中,医疗交流可能更加直接简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可能更加委婉含蓄。例如,在描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时,某些文化可能会使用比较含蓄的措辞,同传人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种文化差异下的隐含意义,就可能在翻译过程中造成医疗记录的不准确。比如,将一种暗示病情严重但表述委婉的话语直接翻译为比较轻松的表述,这会误导后续的医疗判断。
五、总结
同传对医疗记录准确性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同传人员的专业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和医学知识储备,工作环境中的时间压力与设备技术支持,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记录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同传在医疗记录准确性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同传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和医学专业素养,改善同传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跨文化培训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减少同传过程中的误差,从而提高医疗记录的准确性,以保障医疗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