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言能力储备方面
1. 扎实的语言功底
对涉及的多种语言有深入的语法、词汇等知识的掌握。例如,对于像法语、德语这种语法复杂的语言,同传人员要熟知各种时态、词性变化等规则,确保在听到源语言信息时能准确理解并转换。
不断扩充词汇量,尤其是多语种中的专业词汇、新兴词汇等。比如在国际商务会议中可能涉及到的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多语种专业词汇。
2. 语言转换训练
进行多种语言两两之间的转换练习。比如如果涉及英语、法语、汉语的交替同传,要分别练习从英语到法语、英语到汉语、法语到英语、法语到汉语、汉语到英语、汉语到法语等不同方向的转换,熟悉不同语言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差异。
二、准备工作方面
1. 提前了解会议主题和语言使用情况
如果知道会议是关于环保技术交流,并且可能在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之间交替使用。同传人员就要提前搜集这三种语言在环保技术领域的相关词汇、常用表达等资料。
研究会议议程,预估不同语种可能出现的环节,以便提前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2. 建立语言关联记忆库
针对多语种交替情况,构建一些语言关联记忆模块。例如,对于表达同一概念在不同语种中的表达方式,如“可持续发展”在英语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法语是“développement durable”,在汉语是“可持续发展”,将这些关联记忆下来,便于在同传时快速切换。
三、现场应对方面
1. 快速切换思维模式
当听到源语言切换时,要迅速从一种语言的思维框架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思维框架。这需要同传人员有很强的专注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刚刚从英语同传切换到日语同传时,要立即适应日语的语序、敬语体系等特点。
2. 借助语境和逻辑判断
利用会议的整体语境和讲话者的逻辑来辅助理解和转换。即使遇到个别词汇不熟悉的情况,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也能大致推断出其含义,然后用目标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在一场关于艺术展览的多语种交替讲解中,即使某个语种中关于某种艺术风格的词汇不太熟悉,根据之前对展览主题和整体风格的介绍也能猜出大概意思并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