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查阅权威资料
1. 医学词典
如《多兰氏医学词典》等专业词典是处理医学术语多样性的重要工具。这些词典对各种医学术语有着详细的定义和解释,能够提供准确的对应翻译。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医学概念或罕见病的术语,在词典中往往能找到较为权威的英文或其他语言的表述。
2. 专业文献数据库
像PubMed这样的医学文献数据库。通过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献,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医学研究人员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使用和翻译特定医学术语的。例如,在肿瘤学领域,某些新发现的基因突变名称可能存在多种翻译方式,但在最新的研究文献中可以找到被广泛接受的译法。
二、考虑语境
1. 文本类型
在翻译医学教材时,术语的翻译可能更倾向于遵循传统、通用的译法。例如,“myocardial infarction”通常译为“心肌梗死”。在临床报告中,如果是为了向患者解释病情,可能会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述,如“心脏的一部分肌肉因为供血不足而坏死”。
2. 目标受众
如果是面向医学专业人士的国际学术会议资料翻译,就可以使用较为专业、精确的术语翻译。但如果是针对普通大众的医学科普文章,就需要把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的说法。例如,“hypertension”可以译为“高血压”(专业译法),也可以解释为“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过高”(科普译法)。
三、遵循国际标准与惯例
1. 国际组织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对一些医学术语有标准化的定义和翻译。例如,国际疾病分类(ICD)标准中对各种疾病名称有着统一的编码和命名方式,翻译时应尽量遵循这些标准,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
2. 行业惯例
在某个特定的医学分支领域,如眼科,可能存在一些被行业广泛认可的术语翻译惯例。像“cataract”译为“白内障”,这是行业内长期形成并遵循的翻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