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使用国际通用名(INN)
1. 遵循官方规定
许多药物都有国际通用名,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确定的标准名称。例如,“paracetamol”(扑热息痛),在医药专利翻译中,优先使用这种国际通用名可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
2. 准确性保障
国际通用名经过严格的命名规范,能够准确地指代特定的药物成分。这有助于避免因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不同的俗名或商品名而产生的混淆。
二、音译法
1. 针对新研发药物
对于一些新研发的药物,可能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通用译名。此时可以采用音译法,根据药物名称的发音进行翻译。例如,“tamiflu”(达菲),这种音译法能够快速地在目标语言中创造出一个对应的名称,方便交流。
2. 保留原名特色
音译法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药物原名的发音特点,对于一些难以找到确切语义对等词的药物名称比较适用。在音译后可以适当加上药物的类别说明,如“tamiflu(达菲,一种抗流感药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三、意译法
1. 基于药物成分或功能
如果药物名称本身具有一定的语义内涵,与药物的成分或功能相关,可以采用意译法。例如,“heartguard”(护心片),直接体现了该药物对心脏的保护功能。
2. 文化适应性调整
在采用意译法时,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确保翻译后的药物名称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是合理、易懂且不会引起歧义的。
四、参考已有译名
1. 查询权威资料
可以查询专业的医药词典、专利数据库或相关的医药文献,查看该药物名称是否已经有被广泛接受的译名。例如,在一些专业的医药翻译数据库中,可能已经对特定药物名称有了标准的翻译范例。
2. 遵循行业惯例
如果行业内对于某个药物名称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那么在医药专利翻译中应遵循这种惯例,以保持行业内的一致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