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术语的精准翻译
在医疗器械翻译中,术语众多且专业性极强。例如,“catheter”(导管)、“stent”(支架)等,如果翻译不准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传递错误。一个错误的术语翻译可能使医疗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类型、功能等产生误解,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递效率。
像“ultrasound transducer”(超声换能器)这样的术语,若被误译为其他不相关的表达,接收方(如医护人员、医疗器械使用者或科研人员)将无法准确获取关于该器械的关键信息,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澄清,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操作。
2. 技术参数的准确转换
医疗器械通常伴有各种技术参数,如尺寸(例如“diameter: 3mm”直径为3毫米)、功率(“power: 50W”功率50瓦)等。这些参数在不同的度量衡系统之间转换时必须准确。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将英寸错误地转换为厘米,或者瓦特转换错误,那么关于医疗器械的关键信息就会失真。
这会使使用者无法正确评估医疗器械是否符合需求,从而造成信息传递的混乱,严重影响信息传递效率,因为他们可能不得不重新核实这些参数,甚至可能因为错误的参数而选择不适用的器械。
二、语言风格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
1. 简洁性
医疗器械翻译应尽量简洁明了。过多复杂的句式或者冗余的表达会使信息变得晦涩难懂。例如,“The medical device which is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diagnosing certain diseases and is made up of multiple components”(用于诊断某些疾病且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医疗器械)可以简化为“The medical device for diagnosing certain diseases with multiple components”。简洁的表达能够让接收者更快地获取核心信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2. 规范性
使用规范的医学英语和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也很重要。在英语中,医疗器械的描述有一定的规范格式,在翻译为其他语言时也要遵循相应语言的规范。例如,在描述医疗器械的操作步骤时,英语中常用祈使句(“Insert the catheter slowly.”慢慢插入导管),如果在翻译时不遵循目标语言的类似表达规范,就可能造成理解困难,降低信息传递效率。
三、文化背景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
1. 不同医疗体系下的概念差异
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存在差异,一些医疗器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例如,在某些西方国家,家庭医生可能会广泛使用一些便携式的简易医疗器械,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更多依赖医院内的专业医疗器械。在翻译涉及医疗器械使用场景等相关内容时,如果不考虑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障碍。
比如,对于一种家庭用的血压计的使用说明,在翻译时如果没有考虑到不同文化中家庭医疗意识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些翻译内容不被目标文化的使用者所理解,从而影响信息传递效率。
2. 禁忌与习惯的考量
不同文化对医疗器械也可能存在禁忌或特殊的习惯。例如,某些宗教信仰可能对某些材料制成的医疗器械有抵触情绪。在翻译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或者宣传资料时,如果不提及这些文化相关的禁忌和习惯,可能会导致使用者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进一步了解该器械,从而降低信息传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