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立术语库
1. 初期收集
收集医疗器械领域的专业术语。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权威的医学词典以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手册等方式来完成。例如,像“catheter(导管)”“stent(支架)”等常见的医疗器械术语要准确收录。
2. 团队协作
由专业的翻译团队共同参与术语库的建立。翻译人员之间可以分享各自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新术语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术语,确保每个术语都有统一的翻译。比如,对于“endoscope(内窥镜)”这个词,大家统一采用这一译法,而不会出现其他不同的翻译形式。
3. 定期更新
医疗器械行业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所以要定期更新术语库,将新出现的术语及时添加进去,同时对已经存在但含义发生变化的术语进行修订。例如,随着技术发展,某种新型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可能有了新的名称,就要及时在术语库中反映出来。
二、遵循标准规范
1. 国际标准
参考国际医疗器械相关的标准,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医疗器械的标准文件。这些标准文件中的术语和表述往往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认可度。例如,在翻译与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相关的内容时,遵循ISO 13485标准中的术语和表述方式,确保在不同项目中的翻译一致性。
2. 行业规范
每个国家或地区可能都有自己的医疗器械行业规范。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行业规范。比如,在中国,要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相关的医疗器械命名规范等,这样可以保证翻译内容在国内市场的一致性。
三、风格指南
1. 统一文风
制定翻译的风格指南,确定是采用正式、严谨的文风还是相对通俗易懂的文风。例如,如果是翻译面向专业医疗人员的医疗器械操作手册,可能采用非常严谨、专业的文风,多使用专业术语;而如果是翻译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医疗器械产品宣传资料,则可以在准确传达专业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但也要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2. 句式结构
对于句式结构也制定一定的规则。比如,在描述医疗器械功能时,尽量采用统一的句式,如“[医疗器械名称] is used for [功能描述]”,像“An electrocardiograph is used for recording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heart.”(心电图仪用于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这样可以使整个翻译内容在结构上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