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疗器械翻译中确保与国际医疗标准和认证的一致性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专业术语库
术语一致性:建立涵盖核心术语的数据库,确保术语使用的一致性。例如,“biocompatibility”(生物相容性)、“sterilization”(灭菌)等术语在翻译时必须确保准确无误。
定制术语库:根据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定制术语库,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2. 深入研究目标市场法规
法规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证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如FDA和CE对医疗器械的分类和测试要求可能完全不同。翻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法规框架,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当地的法律要求。
合作与培训:通过与当地专家合作或参加相关培训,更好地掌握目标市场的认证标准和法规框架。
3. 采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忠实原文:“信”(忠实于原文)是最基本的要求,确保原文的信息被准确无误地传递。在此基础上,兼顾“达”(通顺)和“雅”(优美),但不能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4. 利用技术工具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如Trados、MemoQ等工具可以帮助管理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确保术语和句式的一致性。但技术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最终的翻译质量仍需人工审核。
5. 进行多轮审校
审校环节:审校是确保翻译质量的关键环节。完成初稿后,邀请领域专家对译文进行审核,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还可以通过同行评审或客户反馈进一步完善译文。
6. 遵循特定的认证标准翻译要求
ISO 13485认证:ISO 13485是医疗器械组织可实施的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模式,有助于证明组织对医疗器械行业法律法规的遵守。语言服务提供商(LSP)应根据ISO 17100标准进行认证,并遵循医疗器械公司ISO 13485标准的质量程序。
ISO 14971:2019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医疗器械翻译标准,规定了开发和维护全面的医疗器械术语表,以确保所有翻译材料的一致性。
7. 处理多认证内容的翻译
精确性、一致性和文化适应性:在翻译多认证内容(如CE认证、FDA认证、CFDA认证等)时,要遵循精确性、一致性和文化适应性原则。例如,“CE Marking”应译为“CE标志”,同一术语在不同认证文件中的翻译应保持一致,并且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
术语管理、上下文理解和专业审核:建立统一的术语库,深入理解上下文,翻译完成后进行专业审核(包括法律专家、技术专家和语言专家),以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