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深入理解概念
1. 医学知识储备
医学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这包括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例如,在翻译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文本时,要清楚心脏的结构(如心房atrium、心室ventricle)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等知识,这样才能准确翻译相关概念。
2. 查阅专业资料
利用医学词典、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资源。像《Dorland医学词典》等专业词典,能提供准确的医学术语释义。对于一些新兴的医学概念,如基因编辑技术中的“CRISPR
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 CRISPR - associated protein 9),可能需要查阅最新的学术论文来获取准确的解释和合适的翻译。
二、选择合适的术语
1. 遵循标准术语
在医学领域,有许多国际通用的标准术语。例如,国际疾病分类(IC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中的术语。翻译时应优先采用这些标准术语,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比如,“糖尿病”的英文是“diabetes mellitus”,这是国际通用的术语,不应随意翻译为其他表述。
2. 考虑语境适应性
有时同一个医学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翻译。例如,“tumor”这个词,在一般语境下可译为“肿瘤”,但在口语化语境中,也可译为“肿块”。要根据具体的文本语境来选择最恰当的术语。
三、保持译文的可读性
1. 调整句子结构
医学文本中复杂的概念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句子结构。翻译时可能需要调整句子结构,使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在将德语的医学长句翻译成英语时,可能需要将后置定语等复杂结构进行拆分或重新组合,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2. 简化表述
在不影响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对过于复杂的概念进行适当简化表述。例如,将一个冗长的医学解释性短语,用更简洁的术语或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来替换,只要能够准确传达核心概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