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准确性
1. 专业定义
医学术语往往有精确的定义,翻译时必须严格遵循其专业内涵。例如,“hypertension”准确的翻译是“高血压”,不能随意翻译成“高压力”等非专业表述。
2. 术语对应
要确保源语言中的医学术语与目标语言中的术语精确对应。像“myocardial infarction”对应“心肌梗死”,这种对应是基于医学科学的共识,不能自行创造。
二、规范性
1. 遵循标准
不同语言都有医学术语的标准译法。在英语到汉语的翻译中,要遵循国内医学术语的标准规范,如《医学名词》等权威资料所规定的术语翻译。
2. 行业习惯
有些医学术语可能存在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译法。例如,“ICU(Intensive Care Unit)”通常译为“重症监护病房”,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生硬地翻译。
三、文化适应性
1. 文化背景考量
医学术语的翻译可能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接受程度。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一些涉及人体部位或疾病的表述可能比较敏感,翻译时可能需要采用更委婉的说法。
2. 宗教信仰因素
在一些宗教信仰浓厚的地区,涉及某些概念的医学术语翻译要避免与宗教禁忌相冲突。
四、语境理解
1. 上下文关联
医学术语的翻译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例如,“tumor”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是“肿瘤”或者“肿块”,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