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理解原文技术背景
1. 专业知识储备
译者需要具备相关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例如,如果是涉及电子工程的专利,要了解电路原理、电子元件等知识。只有对技术有基本的认识,才能准确把握技术背景的含义。
2. 深入研读原文
仔细阅读专利文档中的技术背景部分,包括对现有技术的描述、技术问题的提出等内容。注意其中的技术术语、逻辑关系以及特定的技术流程或结构的描述。例如,在一篇关于制药工艺的专利中,要明确原料的特性、反应条件等在技术背景中的阐述。
二、选择合适的词汇
1. 术语对等
寻找目标语言中与源语言技术术语准确对应的词汇。可以参考专业词典、行业标准术语库等。比如,“hydrodynamic”在流体力学领域应准确译为“流体动力学的”,而不是简单的字面翻译。
2. 避免歧义
有些词汇可能有多种含义,在专利翻译中要根据技术背景选择最恰当的释义。例如,“lead”在不同的技术背景下可能是“铅”(化学领域),也可能是“导线”(电学领域)或者“引导”(一般性动作描述,但在特定技术流程描述中可能有特殊含义)。
三、遵循目标语言表达习惯
1. 语法结构调整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在准确传达技术背景的要按照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句子构建。例如,在将日语专利翻译成英语时,日语中后置的修饰语可能需要调整为英语中前置的修饰语形式,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 逻辑连贯
确保翻译后的技术背景在逻辑上连贯。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连接词、调整句子顺序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在阐述技术发展历程时,要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递进顺序进行翻译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