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法律术语准确性
1. 专业词汇
不同法域有特定的法律术语。例如,在英美法系中的“injunction”(禁令),大陆法系中可能有对应的概念,但表述不同。翻译时必须准确使用目标语言中的法律术语,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思翻译。
像“consideration”在合同条款中不是“考虑”的常规含义,而是指合同中的“对价”,这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翻译错误可能导致对合同条款的严重误解。
2. 法律概念一致性
确保在整个合同翻译中,同一法律概念使用相同的术语。如果在合同的前面部分将“patentee”翻译为“专利权人”,那么在后续条款中也应保持这一译法,不能随意变更为其他类似表述。
二、语言严谨性
1. 精确表达
合同条款往往涉及权利和义务的明确界定。例如,对于专利许可合同中的许可范围,是“exclusive license”(独占许可)、“sole license”(排他许可)还是“non
exclusive license”(非独占许可),需要精确翻译,不能含糊其辞。
对于数量、时间等限制条件,如“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effective date of the contract”(在合同生效日后30日内),要准确传达数字和时间概念。
2. 避免歧义
句子结构应清晰明了。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例如,“The patent may be transferred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licensor.”(经许可方同意,专利可以转让),不能写成“The patent may be transferred,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licensor.”,后一种表述可能会被误解为专利可以转让并且需要许可方同意,而不是以许可方同意为转让的条件。
三、符合合同文本风格
1. 正式性
合同条款的翻译应使用正式、规范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或过于随意的词汇。例如,要用“hereby”(特此)、“whereas”(鉴于)等在合同中常用的正式词汇。
2. 逻辑性
合同条款通常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条款之间相互关联。翻译时要注意这种逻辑关系的准确表达。例如,在处理“if - then”(如果 - 那么)结构的条款时,要清晰地呈现条件和结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