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忠实原文:尽可能采用直译,严格按照原文含义进行翻译,不得随意增减词,除非不增减词会导致译文明显不通顺或存在歧义。
2. 术语一致性:确保同一领域技术术语的翻译一致,这对于专利文献标题和摘要中的术语翻译尤为重要。
3. 法律条款准确性:对于法律条款的翻译,应直接使用专利法中的标准术语,如“创造性”等,以确保法律含义的准确传达。
4. 对比文件信息准确性:在翻译对比文件的著录信息时,应核对正确的对比文件,并做出准确翻译。如果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提到的对比文件信息不规范或错误,应先进行信息核对,然后在翻译中体现出经过更正的正确信息。
5. 术语和特征的准确翻译:对于审查意见中提及的对比文件或专利申请中的特定术语和特征,建议在翻译中尽可能保持与原文一致,避免因翻译不准确导致的误解或争议。
6. 笔误问题的处理:对于专利申请文件中存在的笔误,如丢字、多字、错别字等,难以用确切英文表述翻译时,可以考虑对该条评述不做具体翻译,而是仅提及所涉及的特征存在笔误。
7. 产品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的对比翻译:在翻译产品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时,对于相同的评述尽量采用同一种表达方法,以使得翻译更为清楚并易于理解。针对方法权利要求的特征及评述与针对产品权利要求的特征及评述存在不同之处时,应特别针对不同之处加以适当改动。
8. 译文错误的处理:基于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于基于PCT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中权利要求书存在译文错误的情况,由于译文错误,致使保护范围超出国际申请的原文所表达的范围的,以依据原文限制后的保护范围为准;致使保护范围小于国际申请的原文所表达的范围的,以授权时的保护范围为准。对于基于PCT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中说明书译文存在译文错误的情况,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中均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如果该专利在专利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可能会对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确保基于PCT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说明书译文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
9. 原始申请文件的法律效力:PCT国际申请文件是中文译文文本具有法律效力的修改依据。当基于PCT申请的专利申请作为专利无效和行政/民事诉讼的证据时,如果其说明书存在译文错误且该错误可能会对判决产生影响,那么可以尝试依据原始PCT国际申请文件进行澄清和解释。由于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中对于基于PCT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中说明书译文存在译文错误的情况均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这种澄清和解释在以后的专利无效和行政/民事诉讼中是否均能够被接受是不可确定的,所以在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时确保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