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的选择与统一
1. 深入研究技术领域
在翻译之前,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专利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例如,如果是关于生物医学工程的专利,就要熟悉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因为不同国家可能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表述,但在行业内有公认的标准术语。比如“基因编辑技术”,英文可能是“gene
editing technology”,需要确保在整个专利翻译中都使用这个准确的术语,以适应不同语言地区的技术理解。
2. 建立术语库
为了保证术语的统一和准确,建立专门的术语库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收集以往类似专利翻译中的术语,以及从专业的技术词典、行业标准文档等获取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严格按照术语库中的翻译来使用术语,避免因译者个人习惯造成术语的不一致。例如,对于“微处理器”这个术语,确定为“microprocessor”后,在整个专利文档中都统一使用这个翻译,以提高专利的可适应性。
二、句法结构调整
1. 符合目标语言语法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有很大差异。在专利翻译中,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对句子进行调整。例如,在德语中,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的位置也有特殊规则。如果将中文专利翻译为德语,就需要按照德语的语法结构来构建句子,使专利在德语语境下具有可理解性。如中文句子“该设备由三个部件组成”,在德语中可能会翻译为“Das Gerät besteht aus drei Bauteilen”,需要将名词“Gerät”(设备)和“Bauteile”(部件)按照德语语法进行处理。
2. 避免复杂句式过度翻译
有些源语言专利可能会使用非常复杂的句式结构。在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习惯,避免直接照搬复杂句式。例如,日语中可能存在一些多层嵌套结构的句子,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适当简化结构,同时保留关键信息,使专利内容更易于被英语读者理解,从而增强专利在英语环境下的可适应性。
三、文化和法律差异的考量
1. 文化适应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某些概念和表述的接受程度不同。在专利翻译中,要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某些颜色可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果专利涉及到与颜色相关的产品或技术,在翻译时要确保表述不会引起文化上的误解。像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可能象征吉祥,而在某些西方国家可能与危险相关。如果专利中有关于红色标识在产品上的应用,在翻译到其他语言时,需要考虑如何准确传达其技术含义而不产生文化歧义。
2. 法律术语和规定的适配
各国的专利法律术语和规定存在差异。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国家的专利法律体系,确保翻译后的专利符合当地法律要求。例如,“专利侵权”在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法律术语,在美国可能是“patent infringement”,而在法国可能是“contrefaçon de brevet”。准确翻译法律术语有助于专利在目标国家的法律可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