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专利翻译中应对专利技术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态势,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1. 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
技术研发:企业应注重基础技术的研发,积累核心技术专利。例如,华为每年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10%的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除主营的信息通信技术外,还面向云计算、NFV/SDN、5G等新兴热点领域开展探索。
专利布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国际市场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例如,中国手机企业应加强在海外市场的专利布局,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制定自己的专利布局策略。
2. 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全面布局知识产权
全方位认识:知识产权不仅限于专利,还包括商标、版权、地理标记、工业品外观设计等。企业应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再到售后服务,全面布局知识产权,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利用国际保护机制: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供的跨境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例如,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体系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为企业提供了经济、简化的国际注册体系。
3. 重视专利质量,特别是翻译质量
专利质量:专利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技术成果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企业应注重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确保专利质量。
翻译质量:由于专利词汇专业性强,翻译过程中任何语义偏差都可能影响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企业在专利“出海”时要格外重视翻译,确保专利翻译的准确性。
4.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技术转让和知识转移:通过专利信息服务、创新支持计划和工具、WIPO各委员会的项目和活动、公私伙伴关系以及争议解决服务等手段,支持互利的技术转让和知识转移。
标准必要专利:企业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内,可以通过率先拥有标准必要专利,提升在技术合作或专利许可谈判中的竞争力。
5. 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共享资源,共同应对:企业应充分利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力量,一旦遭遇海外知识产权侵权争议,要共同应对,适时主动出击。例如,中小企业可以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加强沟通、共享资源。
利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例如,广东设立了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广东分中心、深圳分中心,为加强知识产权海外保护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