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词汇方面
1. 专业术语的精准性
深入研究专利领域的专业术语。例如,“claim”在专利中应译为“权利要求”,而不是普通意义的“声称”。需要建立起专业的术语库,通过查阅权威的专利词典、行业标准文件等确保术语翻译准确无误。
2. 多义词的辨析
对于一些多义词,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准确含义。如“invention”在专利语境下就是“发明”,要与其他可能的含义(如“创造”在更宽泛语境下的用法)区分开来。可以通过分析整个句子、段落甚至整个文件的主题来判断多义词的合适译法。
二、句法结构方面
1. 长句的拆解与重组
专利法律文件中长句常见。首先要理解句子的主要结构,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例如主谓宾等核心结构。例如:“The patentee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the Patent Office, submit the relevant documents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limit.”(专利权人应当按照专利局的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相关文件)。先确定“the patentee shall submit the relevant documents”(专利权人应当提交相关文件)这个主干,再将修饰成分合理地融入译文。
2. 被动语态的处理
被动语态在专利法律文件中使用频繁。可以根据中文表达习惯灵活处理,有时可以保留被动结构,如“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有时可以转换为主动结构,使译文更通顺,例如:“The patent application was examined by the examiner.”(审查员审查了该专利申请)。
三、风格方面
1. 严谨性
保持译文风格严谨,避免使用口语化或过于随意的表达。例如,使用正式的词汇和句式,像“shall”(应当)、“wherein”(在其中)等词在专利翻译中经常使用,以体现法律文件的严谨性。
2. 一致性
在整个文件的翻译中,保持术语、风格等的一致性。如果在文件开头将“patentee”译为“专利权人”,那么在整个文件中都应使用这一译法,不能中途更换为其他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