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专利翻译过程中,处理专利侵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专利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处理方法:
1. 确保翻译准确性
技术术语的精确翻译:专利文件中的技术术语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可能导致专利权的实质性变化。例如,某些术语在不同语言中存在细微差异,翻译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其技术含义,以避免侵权风险。
法律术语的正确理解:专利文件涉及的法律概念,如“优先权”“新颖性”等,在不同国家的专利法中有不同解释。翻译时,需要确保这些法律术语的翻译符合目标国家的法律要求。
2. 权利要求书的谨慎翻译
遵循原文逻辑结构:权利要求书定义了专利的保护范围,翻译时应严格遵循原文的逻辑结构和法律要求。例如,某些国家要求权利要求书采用特定的语言格式,翻译人员需熟悉这些规则,避免因格式错误导致的侵权纠纷。
避免保护范围的误译:权利要求书的翻译错误可能导致保护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17条规定,如果译文错误致使保护范围超出国际申请的原文所表达的范围,应以原文限制后的保护范围为准;若保护范围小于原文所表达的范围,则以授权时的保护范围为准。
3. 专利检索与分析
检索现有技术:在翻译前,应对相关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检索,了解现有技术状况。如果翻译的专利与已有专利的技术特征高度相似,可能构成侵权风险,需及时调整翻译策略。
4. 法律合规性
了解目标国家法律要求:不同国家对专利文件的语言要求不同,某些国家要求提交本国语言的专利文件。翻译人员需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当地法律要求。
保密性:专利文件通常包含企业的核心技术信息,翻译过程中需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例如,翻译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翻译工作。
5. 译文错误的处理
PCT申请的特殊规定:对于基于PCT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中权利要求书存在译文错误的情况,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17条规定处理。如果说明书译文存在错误,虽然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如果该专利在专利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可能会对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原始申请文件: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错误的译文无法实现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且译文的正确与否将严重影响或决定到技术方案的存亡时,就有必要依据原始提交的国际申请文件进行核实并与国际申请日时记载的译文原文进行判断是否能实现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