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处理
1. 建立术语库
在开始翻译之前,先对专利文件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梳理。例如,对于技术领域特定的术语,像“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等,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术语库。这样可以确保在整个翻译文件中,相同的术语有统一的翻译,避免造成读者的混淆。
2. 查证术语
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术语,要查阅专业的词典、行业标准或者可靠的在线资源。例如,某些新兴的技术术语可能还没有广泛被收录到传统词典中,这时就需要查找相关的行业论文或者专业机构发布的术语解释。
二、句子结构
1. 简化句子
专利文件中往往存在长难句。翻译时,要尽量将复杂的句子拆分成简单易懂的短句。例如,原句为“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利用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的装置”,可以翻译为“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利用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2. 调整语序
中英文句子语序有差异,要按照目标语言的习惯调整语序。例如,英语中定语从句后置的情况较多,而汉语中定语往往前置。如“a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tecting errors”,翻译为“一种可用于检测错误的装置”。
三、逻辑连贯
1. 使用连接词
在翻译时,适当添加连接词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therefore(因此)”“however(然而)”“moreover(此外)”等。如果原文中隐含逻辑关系,在翻译中也要明确体现出来。比如,原文是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句子,翻译时要通过“因为……所以……”或者“由于……因此……”等结构来表达。
2. 指代清晰
确保代词的指代明确。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较为频繁,在翻译成汉语时,如果代词指代不清晰,要将所指代的对象明确写出。例如,“It has a function which can be adjusted. The function is very useful.”可以翻译为“它有一个可调节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