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期准备
1. 深入研究技术领域
译者需要对专利所属的技术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如果是关于电子芯片制造的专利,就要了解芯片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像光刻(photolithography)、蚀刻(etching)等工艺的原理和相关术语。
查阅该领域的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建立起对技术术语的初步认识。
2. 建立术语库
在开始翻译之前,收集和整理与该专利相关的技术术语。可以从已有的平行文本(同主题的中英文文献)中获取术语,如从其他芯片制造相关的中英文专利文件中提取术语。
使用术语管理工具,如SDL MultiTerm等,对术语进行分类管理。例如,按照不同的技术子领域,将芯片制造中的电路设计术语、材料术语等分别归类。
二、翻译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1. 查询权威资源
借助专业的技术词典,如《机械工程词典》《电子工程词典》等。对于芯片制造专利中的一些特殊术语,可能在专业词典中能找到准确的翻译。
利用在线术语数据库,如IATE(欧盟术语数据库)等,查询国际通用的术语翻译。
2. 参考已有的标准翻译
如果是特定行业有标准翻译的术语,一定要遵循。例如,在通信领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就有固定的翻译“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查看相关的行业标准文件或者发布的技术文件中的术语翻译范例。
3. 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有些技术术语可能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专利文件的上下文来确定准确的翻译。例如,“frame”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可能表示“框架”(机械结构方面)或者“帧”(视频处理方面)。在视频编码专利中,“frame”更可能是“帧”的意思。
三、校对与审核
1. 专家审核
请该技术领域的专家对翻译后的术语进行审核。对于芯片制造专利,可以请芯片制造企业的工程师或者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检查术语翻译是否准确。
与专家沟通术语翻译中的疑问点,如一些新兴技术术语可能没有现成的翻译,需要和专家共同探讨合适的译法。
2. 对比平行文本
再次与已有的高质量平行文本中的术语翻译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存在术语翻译不一致或者不准确的情况,如果有,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