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充分的准备工作
1. 技术背景研究
在翻译之前,深入研究相关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例如,如果是关于生物制药的专利,要了解制药流程、相关生物化学原理等。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书籍、行业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来获取这些知识。
搜索同领域已有的专利文件,对比其中相似的技术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即将翻译的技术内容。
2. 术语库建立
针对特定的技术领域,建立专门的术语库。比如在电子技术领域,像“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等术语。
不断更新术语库,添加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新术语及其准确的译法。可以从专业的技术词典、行业标准以及权威的技术文献中获取术语信息。
二、翻译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1. 分析句子结构
对于复杂的长句,首先要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等基本结构。例如,在含有多个从句的句子中,明确每个从句的修饰关系。像“Those devices which are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conversion process, where the input voltage is converted into a stable output voltage, are very important in modern electronic systems.”这个句子中,“which are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 conversion process”是修饰“Those devices”的定语从句,“where the input voltage is converted into a stable output voltage”是修饰“the power - conversion process”的定语从句。
根据分析结果,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后翻译。
2. 准确选用术语
严格按照之前建立的术语库来选用术语。如果遇到术语库中没有的术语,要进行严谨的查证。比如,对于一些新兴技术中的术语,可能需要查询专业的科技新闻网站或者向该领域的专家请教。
注意术语的一致性,在整个专利文件翻译中,同一术语的译法要保持统一。
三、审核与校对
1. 技术准确性审核
由具备技术背景知识的人员对翻译后的文件进行审核。他们可以检查是否存在因技术理解错误而导致的翻译偏差。例如,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专利中,检查关于零件尺寸、公差等技术参数的翻译是否准确。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调整。
2. 语言表达校对
由语言专家对翻译文件进行语言流畅性和语法准确性的校对。确保译文在准确传达技术内容的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检查译文是否存在中式英语或者欧式中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