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术语方面
1. 术语繁多且复杂
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有其特定的术语体系。例如在电子技术领域,像“semiconductor(半导体)”“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等术语,其含义精确且在该领域有特定指向。这些术语需要准确翻译,否则可能会改变专利的技术内涵。
2. 术语的新造性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概念不断涌现,相应地会产生许多新的术语。这些新术语可能没有现成的标准翻译,翻译者需要根据对技术的理解和相关的翻译规则来创造合适的译名,这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例如一些新兴的生物技术术语,可能涉及到新发现的基因名称或生物分子的特定称谓。
二、语言结构方面
1. 长句和复杂句
专利文件为了准确表达技术方案、权利要求等内容,往往使用长句和复杂句。例如,“The devic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including a sensor, a controller and an actuator, and which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a series of operations in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 is claimed in this patent.”这个句子包含多个从句和并列结构,在翻译时需要准确分析句子结构,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2. 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
专利文件中经常使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突出客观事实。例如,“The method is implemented by the system.”在翻译成一些语言时,可能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这增加了翻译的复杂性。
三、文化和法律差异方面
1. 文化差异对术语理解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同一概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方式。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和重视程度可能与其他文化有所不同,这可能反映在专利文件的用词和表述上。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以确保译文在目标文化语境下的准确性。
2. 法律体系差异
不同国家的专利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专利文件的格式、内容要求等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专利法和中国的专利法在权利要求的界定、专利申请的流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在翻译涉及法律条款和要求的专利文件部分时,需要准确传达相关法律意义,这对翻译者的法律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