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立术语库
1. 深入研究
在开始翻译之前,译者需要深入研究专利所属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如果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专利,要熟悉电路、芯片、信号处理等相关概念。通过阅读大量同领域的中英文文献、行业标准等,准确理解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2. 收集与整理
从待翻译的专利文件本身提取术语,同时参考相关领域的专业词典、术语表。例如,对于机械领域的专利,参考《机械工程名词》等权威术语集。将收集到的术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分类,如按照功能、结构、工艺流程等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起术语库。
二、遵循一致性原则
1. 内部一致
在一份专利文件的翻译中,对于同一个术语,必须始终保持统一的译法。例如,如果将“microprocessor”首次译为“微处理器”,那么在整个文件中都应使用这个译法,不能再译为“微处理机”等其他表述。
2. 外部一致
当翻译一系列相关的专利文件或者同一公司的多个专利文件时,也要保持术语译法的一致性。这有助于建立起该公司在该技术领域术语使用上的连贯性,方便读者理解其技术体系。
三、考虑上下文逻辑
1. 术语搭配逻辑
要注意术语在句子中的搭配关系。例如,“drive mechanism”应译为“驱动机构”,因为“mechanism”在这里与“drive”搭配表示一种机械结构,如果单独译为“机制”就不符合上下文逻辑。
2. 技术逻辑关系
根据专利文件中描述的技术流程或结构关系来确定术语的译法。比如在描述一个复杂的化工生产工艺时,“reaction vessel”译为“反应容器”,要考虑到它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与其他设备(如“feed pipe
进料管”“distillation column - 蒸馏塔”等)的逻辑关系。
四、借助工具与团队协作
1. 术语管理工具
使用专门的术语管理工具,如SDL MultiTerm等。这些工具可以方便地对术语进行存储、检索和管理,并且能够与翻译软件集成,在翻译过程中及时提示术语的正确译法,确保术语逻辑的一致性。
2. 团队协作与审核
如果是团队翻译,建立明确的术语管理流程。团队成员之间要及时沟通术语的译法,在翻译完成后,由资深译者或技术专家进行审核,检查术语的逻辑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