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译文整体应符合专利申请目标国家(地区、组织)的专利申请文件体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申请文件可能有不同的格式要求,翻译时需要确保译文的格式与目标国家的要求一致。
2. 规范性:翻译格式应符合目标语言的法律和行业规范,尤其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格式。
3. 页面布局和字体格式:在翻译后的专利文件中,应尽量保持与原文相同的页面布局,包括页边距、行距、段落间距等。字体的选择也应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 术语统一:术语应准确一致,同一术语在整篇文件中应保持一致。
5. 准确性:词的翻译应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忠实原文,概念清晰。
6. 专业性:在特定领域的术语翻译应符合该领域的专业规范。
7. 符合目标国家的法律要求:确保法律术语的准确性,避免翻译中的歧义,符合目标国家的法律规定。
8. 忠实原文:专利文件的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意思准确,不丢落,不添加。
9.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并且在计算翻译字数时,标点符号通常也算在内。
10. 避免歧义:专利文件中的措辞必须清晰明确,避免任何可能的歧义。
11. 符合数据规范:例如,经标准化加工后的英文翻译数据,需要按照《专利文献数据规范(ZC0014
12. 符合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根据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的规定,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国外申请人无论是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还是通过PCT条约途径在中国申请专利,其提交的申请文件都应当翻译成中文。
以上这些格式规范和法律要求是为了确保专利文件翻译的准确性、专业性和法律合规性,从而保护专利申请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