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知识储备
1. 法律知识
专利文件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术语和概念。翻译人员需要熟悉专利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不同国家的专利法差异。例如,美国专利法中的“utility patent(实用专利)”和中国专利法中的相关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可能存在一定区别,准确理解这些法律概念是确保翻译准确的基础。
2. 技术知识
由于专利文件往往涵盖各种技术领域,翻译者需要对相关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翻译涉及电子芯片技术的专利时,要熟悉诸如“transistor(晶体管)”、“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等专业术语的准确含义。如果对技术一知半解,可能会导致翻译错误。
二、术语管理
1. 建立术语库
针对特定的专利领域,如医药专利或者机械制造专利等,建立专门的术语库。在翻译过程中,严格按照术语库中的术语进行翻译。例如,在医药专利中,“pharma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这个术语应该始终统一翻译,避免出现不同的译法。
2. 术语更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法律规定出台,术语也会发生变化。要定期更新术语库,确保翻译中使用的术语是最新和准确的。
三、语言准确性
1. 语法和词汇
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选择恰当的词汇。在英语到汉语的专利翻译中,要注意英语中的长难句结构,准确分析句子成分,然后进行翻译。例如,“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which is capable of...”应准确译为“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的装置”,其中“relates to”准确译为“涉及”,“is capable of”准确译为“能够”。
2. 上下文理解
专利文件中的句子往往相互关联,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某些词汇和短语的准确含义。例如,“said element”中的“said”在专利文件中有特定含义,表示“所述的”,这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
四、审核校对
1. 自我校对
翻译完成后,翻译者自己要仔细校对译文,检查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术语使用错误以及表达不清晰的地方。
2. 多人校对
可以让其他有经验的翻译人员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校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