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言能力
1. 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
对于源语言(如英语等外语),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句式结构等。在医学英语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如“hypertension(高血压)”“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等,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
对于目标语言(通常是译者的母语,如汉语),要能够精准、流畅地表达源语言中的医学概念,确保译文符合母语的表达习惯,避免译文生硬、晦涩。
2. 语言转换能力
能够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进行灵活、准确的转换,在遵循医学术语标准的前提下,使译文通顺、自然。例如,将英语医学文献中的长难句“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re at a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abnormal metabolism of glucose and lipids in their bodies.”准确地译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体内糖和脂质代谢异常。”
二、医学知识
1. 基础医学知识
了解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例如,在翻译涉及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文本时,译者需要知道“lung(肺)”的解剖结构和呼吸功能相关知识,才能准确翻译与肺部疾病相关的内容。
2. 临床医学知识
掌握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等知识。像在翻译关于癌症治疗的文献时,译者要熟悉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英文表达,如“surgery(手术)”“chemotherapy(化疗)”“radiotherapy(放疗)”等,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准确含义。
三、跨文化交流能力
1. 文化理解
医学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理念和实践。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替代医学(如顺势疗法等)可能比在东方国家更受关注。译者需要理解这种文化差异,在翻译涉及此类内容的文本时准确传达相关信息。
2. 术语规范的跨文化协调
不同国家可能对某些医学术语有不同的习惯用法。译者要能够协调这些差异,遵循国际通用的医学术语标准,如国际疾病分类(ICD)等,同时也要考虑目标文化中的术语习惯,确保译文既准确又易于被目标文化的读者理解。
四、研究能力
1. 医学文献检索能力
当遇到不确定的医学术语或概念时,能够通过检索医学数据库(如PubMed等)、医学词典(如《多兰医学词典》等)等资源,获取准确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个新出现的罕见病名称,译者可以通过医学文献检索来确定其准确的中英文表达。
2. 术语更新能力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新的疾病、治疗方法、药物等不断涌现。译者需要持续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术语库,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例如,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译者需要学习相关的新术语,如“CRISPR - Cas9(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