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扎实的医学知识储备
1. 专业学习
医学翻译人员通常需要有医学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例如,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他们要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英文和中文名称,像“heart(心脏)”“lung(肺)”等,以及这些器官在不同病症下的表述,如“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
2. 持续更新知识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出现。翻译人员需要关注医学前沿动态,例如订阅医学期刊、参加医学研讨会等。以新冠疫情为例,新出现的术语如“COVID
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vaccine(疫苗)”在疫情相关的医学文献翻译中必须准确使用。
二、建立术语库
1. 收集术语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医学术语就进行收集整理。比如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术语集,像“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相关的术语,包括“insulin(胰岛素)”“glucose(葡萄糖)”等。
2. 统一术语
在整个翻译项目中,统一使用术语库中的术语。例如,如果在术语库中确定“hypertension”为“高血压”的标准译法,那么在所有的翻译内容中都使用这个译法,避免出现“high blood pressure”和“hypertension”交替使用的情况,以确保一致性。
三、参考权威资料
1. 医学词典
诸如《多兰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等权威医学词典是医学翻译的重要。在翻译不常见的医学术语或对术语含义不确定时,可以查询词典获取准确的释义。
2. 医学文献
参考已有的高质量医学文献,尤其是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和专著。如果翻译一篇关于某种罕见疾病的文章,可以查找之前关于该疾病的研究论文,确保术语和表述的准确性。
四、校对与审核
1. 自我校对
翻译完成后,译者自己要仔细校对译文。检查是否存在医学术语翻译错误、语法错误以及逻辑不通的地方。例如,检查句子结构是否正确,医学概念的表述是否准确。
2. 同行审核
让其他有医学翻译经验的同行进行审核。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译者自己忽略的问题,如术语使用不一致或者特定医学语境下的表达不准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