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知识储备
1. 深入学习医学术语
医学领域有大量特定的术语,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压)”“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等。医学翻译人员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医学教材、参加专业医学术语课程等方式,积累丰富的医学词汇库,以便准确翻译各种疾病名称。
2. 了解疾病分类
熟悉疾病的分类体系,像按照人体系统分类(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或者按照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这样在翻译涉及多种疾病的文本时,可以根据分类逻辑准确理解和翻译相关病症的表述。
二、文化适应性
1. 不同语言文化中的疾病认知差异
有些疾病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俗称或者认知方式。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火”这一概念在英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医学翻译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为“excessive internal heat”或者详细描述相关症状如“sore throat, oral ulcers and constipation which are considered symptoms of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咽喉痛、口腔溃疡和便秘,这些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是上火的症状)”。
2. 避免文化禁忌
在某些文化中,对于疾病的称呼有禁忌。比如在一些宗教文化中,某些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可能需要采用比较委婉的翻译方式,以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三、上下文分析
1. 结合临床背景
如果是翻译医学病例或者研究报告,要考虑疾病的临床背景。例如,“a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MI(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中的“MI”,如果脱离了临床背景可能会被误译为其他含义,但结合上下文就能准确判断为“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
2. 与治疗手段关联
疾病和病症往往与治疗手段相关联,通过分析治疗手段的表述可以更准确地翻译疾病。比如“a patient with renal failure undergoing dialysis(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renal failure(肾衰竭)”的翻译通过与“dialysis(透析)”这一治疗手段的联系得到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