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遵循基本要求
文件格式:确保所有文件符合eCTD规范,例如PDF文件应为PDF/A格式,文件名不能包含特殊字符,目录结构必须符合eCTD规范。
元数据准确性:保证文件的元数据(如标题、作者、日期等)完整且准确。
电子签名: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要求的电子签名,其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提交方式:通过物理电子媒介提交,目前只接受一次写入型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包括CD-R、DVD+R、DVD-R这三类,不得使用双面DVD或对提交的申报资料设置密码保护。
2. 解决常见问题
文件格式错误:使用专业的eCTD软件进行文件格式转换和验证,确保所有文件符合要求。
元数据错误:建立标准化的文档管理流程,进行多级审核,确保元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文件大小与传输问题:压缩文件以减小大小,分批提交大文件,确保网络带宽充足,使用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进行传输。
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建立版本控制机制,使用专业工具记录文档变更历史,定期审核文档。
3. 实施成功率提升策略
标准化流程建设:制定详细的eCTD提交操作手册,建立标准化的文件模板库,实施统一的元数据管理规范。
自动化工具的应用:采用专业的eCTD提交软件,如自动格式转换、实时验证检查、智能错误提示等功能,可大幅提升效率。
团队能力建设:定期组织eCTD专题培训,建立内部专家支持体系,实施绩效考核机制。
前期准备阶段:建立完整的文件清单,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时间表。
文件编制阶段:严格遵循ICH M8指南,确保文件版本一致性,进行多轮内部审核。
提交验证阶段:进行全面的技术验证,模拟监管机构审查流程,建立问题快速响应机制。
4. 其他注意事项
病毒检查:对提交的eCTD申报资料提前进行病毒检查,并在说明函中提供病毒检查声明,监管机构接收到申报资料后将进行病毒检查,如发现病毒将导致申报资料的拒收。
技术验证:在eCTD申报资料制作完成后,应采用专业的验证软件(申请人可在药审中心网站下载免费版本的验证软件)对该申报资料进行验证。验证软件验证完成后将生成对应的验证报告,验证报告中会指出当前申报资料是否存在错误和警告。如果验证报告中对应的验证标准条目显示“错误”,说明此标准为必须遵守的关键验证标准,任何“错误”均会导致申报资料的拒收;如果验证报告中对应的验证标准条目显示“警告”,说明此标准为建议遵守的验证标准,建议申请人在将eCTD申报资料提交给监管机构前解决这些问题,并重新验证生成新的验证报告,针对未解决的“警告”,申请人应在说明函中进行解释。
纸质资料的递交:申请人应在eCTD注册申请新报资料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一套对应的纸质资料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如发生书面发补,还应在补充资料正式接收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纸质资料,其他审评过程中提交的eCTD申报资料,申请人可将对应的纸质资料随电子资料一起提交。纸质资料应参照现有《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格式体例与整理规范》进行整理,申请人需提交一套纸质资料,并保证所提交的纸质资料与eCTD申报资料内容完全一致,如因资料一致性产生的任何问题由申请人自行承担,申请人如未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纸质资料,按终止药品注册程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