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库建设
1. 初始构建
收集各领域的专业术语。例如从行业标准文档、专业教材、权威学术论文等来源获取术语。对于医学领域,像“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这样的术语,要确保准确收录其对应的中英文表达。
组织专业的语言学家和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术语库的创建。比如在法律翻译方面,让法律专业人士和翻译专家共同确定像“管辖权(jurisdiction)”等术语的准确翻译。
2. 持续更新
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添加新出现的术语。如在科技领域,“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这个术语出现后,要及时更新到术语库。
对已有的术语进行修正,如果发现某些术语的翻译在特定语境下不准确,要及时调整。
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
1. 预训练
在大规模语料上进行预训练时,对包含专业术语的语料给予特殊关注。例如在预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时,将包含大量金融术语的财经新闻语料进行特殊标记和加权,使模型更好地学习专业术语的语义。
采用多语言预训练,以便在不同语言的术语之间建立更准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在汉英翻译中,通过同时预训练中文和英文的语料,更好地理解像“针灸(acupuncture)”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术语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
2. 微调
针对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如果是翻译航空航天领域的内容,就用航空航天相关的语料对模型进行微调,提高对诸如“航空发动机(aero
engine)”等术语的翻译准确性。
三、人工校对与审核
1. 专业人员审核
雇佣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翻译结果进行审核。在翻译化学领域的文献时,让化学专家检查像“化学元素周期表(periodic table of chemical elements)”等术语的翻译是否准确。
建立多轮审核机制,确保复杂术语和概念的翻译经过多个人的检查,减少错误。
2. 反馈机制
从客户或用户那里收集关于术语翻译准确性的反馈。如果客户在工程翻译中发现“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的翻译存在问题,及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