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目前期
1. 需求评估
建立详细的需求收集模板,明确客户对于翻译内容(如文档类型、领域、目标语言等)、质量要求(如专业术语准确性、风格等)、交付时间等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对于一份医学研究报告的翻译,要清楚是需要遵循国际医学术语标准,还是特定机构的内部术语。
安排专业的项目评估人员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避免需求理解偏差。
2. 资源分配
根据项目需求,从公司的翻译人员、审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库中进行精准匹配。如果是一个涉及金融领域的大型项目,就挑选有金融翻译经验的翻译人员和熟悉金融术语审校标准的审校人员。
提前预估项目所需的硬件(如服务器资源以支持AI翻译工具的运行)和软件(如特定的翻译记忆软件、术语管理软件等)资源,并确保其可用。
二、翻译过程
1. 翻译工具应用
充分利用先进的AI翻译引擎,确保其定期更新以提高翻译质量。例如,每月更新一次引擎的语料库,使其能涵盖最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整合翻译记忆库(TM)和术语库(TB),让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快速参考之前的翻译成果和准确的术语翻译。例如,在翻译科技类文档时,术语库能够提供统一的专业术语翻译,避免同一术语出现多种译法。
2. 质量监控
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对翻译人员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动态跟踪。例如,每小时检查一次翻译人员的翻译量和初步的翻译质量指标(如术语使用准确率)。
建立内部的质量反馈机制,让审校人员能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翻译人员,以便其及时修正。
三、项目后期
1. 交付与验收
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翻译成果的交付。例如,如果客户要求交付双语对照的文档,就按照其要求进行排版。
建立交付后的验收反馈流程,及时处理客户可能提出的修改意见。如果客户对部分翻译内容提出疑问,要有专门的团队在24小时内做出回应。
2. 项目总结与经验积累
对每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评估翻译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达到预期,翻译质量是否稳定等。
将项目中的新术语、新的表达方式等补充到公司的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中,以便在后续项目中能够更好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