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词汇选择
1. 准确理解原文词汇
在源语言中,每个词汇都可能有多种含义。例如英语中的“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AI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其含义。如在“The man is sitting on the bank”中,“bank”应被理解为“河岸”。
2. 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
找到在目标语言中最能准确表达源语言词汇意义的对应词。以汉语中的“龙”为例,在翻译成英语时,应选择“dragon”,但同时要注意文化内涵的差异,因为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虽有对应,但文化寓意不完全相同。
二、语法和句法处理
1. 遵循目标语言语法规则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在英语中,句子通常需要有主语和谓语,而在汉语中,无主句是比较常见的。当把英语句子“He likes reading”翻译成汉语时,可以是“他喜欢阅读”,而把汉语无主句“下雨了”翻译成英语时,要补充主语和时态,如“It is raining”。
2. 保留原文的句子结构逻辑
如果原文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如“Because he was ill, he didn't go to school”(因为他病了,所以他没去上学),在翻译时要保持这种因果逻辑关系。
三、文化因素考量
1. 文化内涵的传递
某些词汇和表达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西方的“Christmas”,在中国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节日概念,翻译时要准确传达这一西方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概念。
2. 避免文化误解
一些文化特定的表达可能会造成误解。例如,英语中的“a piece of cake”表示“容易的事”,如果直接按照字面翻译成“一块蛋糕”,就会丢失原意,所以要准确翻译成符合原文意旨的表达。